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居不下。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性肝癌和胆管细胞性肝癌两大类,其中肝细胞性肝癌占据绝大多数,而胆管细胞性肝癌相对较少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发性肝癌外,转移性肝癌也是一大威胁,常由结直肠癌等其他部位的癌症转移至肝脏所致。
肝细胞性肝癌的主要成因与肝硬化紧密相关。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特征在于肝脏结构的广泛破坏和纤维化,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肝硬化的主要成因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这些慢性肝脏疾病导致的长期炎症和纤维化,可以促使肝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同时,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再生能力受损,肝脏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容易发生癌变。
胆管细胞性肝癌则与肝内慢性胆管炎症有着密切联系。胆管炎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胆管损伤,包括胆石症、胆管狭窄、胆管感染等。长期的慢性炎症可以导致胆管上皮细胞的基因突变和增生,最终可能发展为胆管细胞性肝癌。尽管胆管细胞性肝癌的发病率较低,但其恶性程度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肝硬化、慢性胆管炎症等慢性肝脏疾病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和控制这些慢性肝脏疾病对于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已经患有慢性肝脏疾病的患者,定期进行肝癌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预防原发性肝癌的措施包括: 1. 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 2. 避免高风险行为,如不安全的性行为和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具,以降低感染丙型肝炎的风险。 3. 减少酒精摄入,预防酒精性肝病。 4.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5.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慢性肝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
早期发现肝癌对于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肝癌的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在疾病晚期才出现。因此,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等。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治疗、肝移植、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肝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综合考虑。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以提供最佳的治愈机会。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考虑局部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等。肝移植适用于部分晚期肝癌患者,但需要等待合适的供肝,并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慢性肝脏疾病密切相关。通过预防和控制慢性肝脏疾病,定期进行肝癌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可以显著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已经患有慢性肝脏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争取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白艳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零医院威海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