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对其心理健康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治疗在胃癌患者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胃癌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一、胃癌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1. 提高治疗依从性: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行为,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更有可能遵循治疗方案,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改善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总体感受和满意度。胃癌患者常因疾病和治疗带来的身体不适、心理压力而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3. 提高生存率:研究表明,心理状态良好的胃癌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心理状态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抗肿瘤。此外,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更有可能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
二、胃癌患者常见心理问题 1. 焦虑:担心疾病进展、治疗效果、经济负担等。胃癌患者常因对疾病不确定性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情绪,如担心病情恶化、治疗无效等。此外,治疗费用、家庭经济负担等现实问题也会加剧患者的焦虑。 2. 抑郁:对未来失去信心,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胃癌患者在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对未来失去信心。这种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的表现属于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积极性。 3. 恐惧:对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产生恐惧心理。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常伴随着一定的痛苦和风险,患者对此产生恐惧心理在所难免。恐惧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决策,甚至导致治疗延误。 4. 自卑:疾病导致身体形象改变,产生自卑感。胃癌患者因手术、消瘦等原因,身体形象发生改变,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感。这种自卑感会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进一步加剧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
三、胃癌患者心理干预措施 1. 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认识疾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共情、引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2.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如灾难化、绝对化等,从而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该疗法已在多种疾病的心理干预中取得良好效果。 3.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放松训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心理干预手段,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技巧,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这些方法可在家中自行练习,对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焦虑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4.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获取情感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社会支持是个体在面对困难时获得的来自他人的帮助和关心。对于胃癌患者而言,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是重要的精神支柱。通过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患者可以获得情感慰藉,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5. 正念冥想:通过正念冥想训练,帮助患者活在当下,减轻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正念冥想是一种关注当下、不加评判的冥想方式。通过正念冥想训练,患者可以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感受和体验上,从而减轻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总之,心理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建议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视心理问题,积极配合心理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医务人员和家属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助力患者战胜疾病,重拾美好生活。
杨旭初
河南省肿瘤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