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将从基础知识入手,探讨肺癌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早期发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以期帮助公众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基础知识 肺癌起源于肺部的上皮细胞,通常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NSCLC占肺癌总数的85%以上,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SCLC占15%左右,其生长速度快,易发生转移。了解肺癌的基本分类,有助于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风险因素 1. 吸烟:吸烟是肺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约85%的肺癌死亡与吸烟有关。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0倍以上。 2. 被动吸烟:长期吸入二手烟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3.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砷、铬等致癌物质的工人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4. 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尤其是PM2.5等细颗粒物浓度高的地区,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患者的人,患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6. 其他因素:如长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肺部疾病,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三、预防措施 1. 戒烟:戒烟是预防肺癌的最有效措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戒烟后,患肺癌的风险会逐年降低。 2. 减少被动吸烟:避免长时间待在吸烟场所,减少吸入二手烟。 3. 职业防护:加强职业防护,减少接触致癌物质。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4. 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减少外出时间,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使用空气净化器。 5. 健康饮食: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6.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癌。
四、早期发现 肺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体检尤为重要。当出现持续咳嗽、咳痰、咳血、胸痛、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早期发现肺癌,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五、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PET-CT等,可以发现肺部异常肿块。 2. 细胞学检查: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可以明确肺癌的病理类型。 3. 分子检测:EGFR、ALK、ROS1等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
六、治疗进展 1. 手术:对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包括肺叶切除、肺段切除等。 2. 放疗: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等方法。 3. 化疗:对于晚期肺癌,可以采用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等。 4. 靶向治疗:对于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采用靶向治疗药物,如EGFR-TKI、ALK-TKI等。 5.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PD-1/PD-L1抑制剂等。
总结: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预防和治疗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了解肺癌的基础知识、识别风险因素、采取科学预防措施、重视早期发现和诊断、积极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抗击肺癌,守护健康。
翁海霞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本部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