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肿瘤破裂是一突发且危险的并发症。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和凝血功能管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阐述肝癌肿瘤破裂的急救措施与凝血功能管理,以期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首先,肝癌肿瘤破裂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腹腔内出血,引发失血性休克,情况危急。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首要目标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导致出血加剧。应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以便于快速输注液体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液体的选择包括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等,这些可以迅速扩充血管内的容量。随后,根据患者情况,可以输入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以更有效地维持胶体渗透压,稳定血容量。
紧接着,应尽快进行输血,纠正失血性贫血,改善组织的氧供。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必要时补充凝血因子,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以改善凝血状况,减少出血。
在处理休克的同时,需尽快联系相关科室进行紧急处理。如果患者情况允许且医院具备手术条件,外科手术是控制出血的重要手段。手术方式包括肝动脉结扎术和肿瘤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通过结扎供应肿瘤的动脉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达到止血目的。肿瘤切除术则是直接切除破裂的肿瘤,从根本上解决出血源。但这两种手术风险极高,因为患者此时处于休克状态,身体耐受性差,且肝脏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因肿瘤破裂而变得复杂,增加了手术难度。
若患者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介入治疗成为有效的替代方法。通过血管造影找到肿瘤的供血动脉,然后用栓塞材料将其栓塞,阻断血液流向肿瘤,控制出血。这种方法相对手术创伤较小,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可能无法完全栓塞所有的供血分支,导致止血不彻底。
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以及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尿量等指标,这些都可以反映患者的休克纠正情况和重要脏器的灌注情况。同时,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等,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有利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凝血功能异常在肝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可能与肿瘤侵犯、肝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在肿瘤破裂的情况下,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难以控制,进一步加重休克。因此,凝血功能管理在肝癌肿瘤破裂的急救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补充凝血因子外,还可以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以改善凝血功能。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谨慎使用。
此外,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凝血功能管理需更加谨慎。一方面,需尽快改善肝功能,如使用肝保护药物、人工肝支持治疗等;另一方面,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考虑使用重组凝血因子等新型药物,以提高凝血功能管理的效果。
总之,肝癌肿瘤破裂的急救和凝血功能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紧急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和综合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提高公众对肝癌肿瘤破裂的认识,以及对急救和凝血功能管理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在实际临床救治中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
Doctor Liu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长海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