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免疫治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 dMMR)的患者群体中。本文将探讨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当前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首先,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响应较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控的机制,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已在部分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微卫星稳定(MSS)或错配修复完整(pMMR)的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部分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随着新型免疫疗法的不断涌现,例如细胞疗法、疫苗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等,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细胞疗法通过体外培养和扩增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再回输给患者以增强其抗肿瘤能力。疫苗疗法则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反应。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分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调节免疫反应。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是免疫治疗领域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寻找能够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对于实现精准医疗至关重要。除了MSI-H/dMMR状态外,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 TMB)、PD-L1表达水平、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等也被研究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未来,随着对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的深入了解,以及新型免疫疗法和生物标志物的不断涌现,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有望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同时,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化疗的联合应用,也将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兰跃强
周口市东新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