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早期胃癌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微创技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受到重视。本文将探讨内镜下治疗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优势与局限,以及未来治疗的方向。
内镜下治疗的优势
早期胃癌的治疗目标是完整切除肿瘤,同时保留胃功能。内镜下治疗,尤其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ESD技术通过内镜将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完整剥离,具有以下优势:
创伤小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内镜下治疗无需开腹,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研究表明,内镜下治疗的创伤远小于传统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恢复更快。
恢复快
:由于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期短,住院时间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约为3-5天,远低于传统手术。
疗效确切
:对于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可以达到与传统手术相似的疗效,有效降低复发率。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内镜下治疗的5年生存率与传统手术相当。
内镜下治疗的局限
尽管内镜下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适应症限制
:内镜下治疗主要适用于病灶较小且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患者。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或侵犯深层组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部分胃切除术。内镜下治疗的适应症较为严格,需要综合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因素。
技术要求高
:内镜下治疗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对操作精准度要求极高,因此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能开展。ESD手术对医生的技能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
复发风险
: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即使进行了内镜下治疗,术后复发的风险仍然存在。此时,可能需要结合辅助化疗或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内镜下治疗后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综合治疗。
靶向治疗与未来方向
信达生物开发的IBI343是一种创新的定点偶联TOPO1iCLDN18.2 ADC药物,已被认证为胃癌和胰腺癌双突破性疗法,这标志着针对特定标志物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未来早期胃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靶向治疗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标志物,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个性化治疗与定期监测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分期等因素,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定期随访和监测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并发症。建议患者术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内镜检查,每年进行一次CT或MRI检查。
综上所述,内镜下治疗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为早期胃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王玉芝
莒县人民医院古城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