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亚洲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方法逐渐多样化,其中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恢复快、疗效确切而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体内血管或经皮穿刺的方式,将导管或穿刺针送至肝癌局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从而降低全身毒副作用。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和冷冻治疗等技术。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介入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同时局部释放化疗药物,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尤其是对于多发性肝癌或肝内转移的患者,TACE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TACE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肝动脉,使肿瘤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TACE治疗的疗效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血供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肝癌结节,TACE治疗的有效率可达70%以上。
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则是通过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量来消融肿瘤组织。这两种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癌结节,能够实现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减少复发率。在RFA治疗中,医生会将射频电极针插入肿瘤组织,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MWA治疗的原理与RFA类似,但使用的是微波能量。这两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单发性小肝癌患者。
介入治疗的疗效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于早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此外,介入治疗还可以作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提高综合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对于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尽管介入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所有肝癌患者都适合接受该治疗。患者的肝功能、肿瘤大小、位置和数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此外,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肝功能损伤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之,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未来将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肝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措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只有综合防治,才能最终战胜肝癌这一顽疾。
孔盼盼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