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其较高的致死率和较低的早期诊断率而备受关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占据了肝癌的绝大多数,其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由于肝癌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定期的肝癌早筛对于高风险人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概述肝癌早筛的重要性及当前可用的筛查技术,以期提升公众的疾病预防意识。
肝癌的早期诊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能改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早期发现的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晚期患者。因此,对于有肝病史、长期饮酒、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等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肝癌早筛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措施有助于在肿瘤尚处于可治疗阶段时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
目前,肝癌早筛的主要技术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超声检查、CT扫描和MRI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是肝癌早筛中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然而,AFP并非肝癌特异性标志物,其升高也可能与其它疾病相关,因此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判断。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经济、方便的筛查方法,能够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对于AFP水平升高的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进一步检查手段。CT扫描和MRI则能提供更详细的肝脏结构信息,对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大小和有无侵犯周围组织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上述技术外,新的筛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例如,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液体活检技术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更早地发现肿瘤细胞的存在。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得到了提升。AI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出更微小的肝脏病变,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值得注意的是,肝癌早筛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筛查计划。例如,对于有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AFP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而对于有肝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重点关注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肝硬化的发展。
除了医学检查手段外,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对肝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作用。戒酒、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饮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肝癌的风险。此外,接种乙肝疫苗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肝癌早筛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通过选择合适的筛查技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效地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公众应提高对肝癌早筛的重视,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筛查,以期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接种乙肝疫苗等预防措施也不容忽视。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控制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守护人们的生命健康。
张子文
亳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