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以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疾病。本文旨在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预防发作。
冠心病的病理机制
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脂质、炎症细胞等在动脉壁内沉积,形成斑块。随着斑块的增长,血管腔逐渐狭窄,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当斑块破裂时,可能触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迫感、闷痛,持续数分钟,常由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频率增加。心肌梗死则表现为剧烈胸痛,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主要用于房颤患者,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
冠心病患者的合理用药建议
严格遵循医嘱: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总之,冠心病患者应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改善预后。同时,患者还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范玉广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