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已从单一的手术发展到了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在这些治疗手段中,合理用药成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治疗中合理用药的原则和实践,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术前用药原则
术前用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体质和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风险。合理的术前用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例如,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术前紧张情绪,减少术前焦虑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可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特别是在乳腺癌手术中,由于手术范围较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
术中用药策略
术中用药需精确控制药物剂量和时机,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和提高手术效果。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控制是术中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例如,老年患者或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用药及化疗药物选择
术后用药旨在缓解术后疼痛、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化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基因检测结果等因素进行。
个体化治疗与药物选择
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合理用药需基于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基因检测结果和个体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使用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则需考虑内分泌治疗。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剂量控制与用药监测
剂量控制是合理用药的核心,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用药监测包括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药物安全有效。例如,对于化疗药物,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患者的耐受性。
常见药物及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
:如蒽环类、紫杉醇类等,需注意心脏毒性和过敏反应。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以监测心脏功能的变化。对于有心脏疾病史的患者,应慎重选择化疗药物。
靶向药物
:如HER2靶向药物,需监测心脏功能和肝肾功能。在使用靶向药物时,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患者的耐受性。
内分泌治疗药物
: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需注意骨密度变化和血栓风险。在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时,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查,以评估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和血栓风险。
合理用药是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关键。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合理用药以及化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医生和患者应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用药指导,按时服药,及时反馈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张明
嘉兴市第一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