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给个人健康和社会医疗资源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对于结肠癌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结肠癌患者早期症状中的肠梗阻症状,帮助人们提高警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样,多数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具体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这些症状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可能是结肠癌引起的局部阻塞或炎症反应所致。便秘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食物残渣和粪便通过受阻所致;而腹泻可能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导致肠蠕动增强所致。因此,一旦发现排便习惯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结肠癌的可能。
除了排便习惯改变外,结肠癌患者还会出现肠梗阻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食后明显、恶心呕吐,偶有呕血。这些症状是由于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食物和粪便通过受阻所致。肠梗阻的发生往往意味着病情的进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前者是由于肿瘤、粘连带等机械性因素导致肠腔狭窄或闭塞,后者是由于肿瘤侵犯神经造成肠肌功能紊乱所致。肠梗阻可导致肠壁缺血、坏死,甚至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此外,结肠癌患者还会出现腹部绞痛,类似肠道蛔虫病,便后能缓解。这种疼痛是由于肿瘤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导致肠蠕动增强所致。虽然疼痛可在排便后缓解,但仍需警惕结肠癌的可能。此外,结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腹部肿块、体重下降、贫血等其他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结肠癌早期症状多样,尤其是肠梗阻症状,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也有助于结肠癌的预防。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肠道健康,远离结肠癌的威胁。
结肠癌的预防重在控制高危因素。结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0岁以上)、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结肠癌患者)、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对于高危人群,建议从40-50岁开始接受结肠癌筛查,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结肠镜检查等,以期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结肠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结肠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并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对于肠梗阻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先行腹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指导下一步治疗。对于疑似结肠癌的患者,还应进行血常规、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肿瘤负荷。
结肠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部位、患者的一般状况等因素。手术切除是结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早期结肠癌,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对于进展期结肠癌,可先行新辅助化疗或放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对于晚期结肠癌,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姑息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结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普及结肠癌的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肠道健康,远离结肠癌的威胁。
郭俊强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