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作为内分泌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早期症状、诊断方法,并探讨治疗原则,旨在提升公众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形如蝴蝶,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尽管体积不大,但其功能不可小觑。甲状腺的主要作用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在人体内扮演着“能量调节师”的角色,广泛参与新陈代谢的调节,对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重要生理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甲状腺激素不仅能够调节基础代谢率,还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或缺的激素。
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
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表现为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或吞咽困难。由于这些症状与多种甲状腺疾病相似,患者可能会忽视或误以为是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治疗。因此,对于颈部出现的任何肿块,尤其是质地硬、固定、无痛的肿块,都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检查。此外,甲状腺癌还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这也是需要警惕的信号之一。
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发现甲状腺内的异常结节,评估结节的性质。超声能够提供结节的大小、形状、边界等信息,有助于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对于可疑结节,还可以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了解肿瘤的大小、范围及有无侵犯周围组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细针穿刺活检
:对于超声检查提示恶性风险较高的结节,可以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细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病理诊断,是目前甲状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检查
: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有助于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和肿瘤负荷。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为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
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治疗
:手术是甲状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全甲状腺切除术和甲状腺叶切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术后,根据病理分型和分期,可给予放射性碘治疗,以消灭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病灶。
放射性碘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是甲状腺癌术后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通过摄取放射性碘,可以针对性地消灭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靶向治疗
:对于晚期或复发的甲状腺癌,还可以考虑靶向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总之,甲状腺癌的防治重在早发现、早治疗。公众应提高对甲状腺癌的认识,一旦出现颈部肿块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检查和治疗。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甲状腺癌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定期体检也是早期发现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甲状腺结节,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甲状腺癌,提高防治意识,共同守护健康。
刘正磊
菏泽海吉亚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