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主要侵犯骨髓,导致骨骼破坏、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本文将从疾病原理出发,全面解析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知识。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正常情况下,浆细胞负责产生抗体,参与免疫反应。但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这些浆细胞发生克隆性增殖,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导致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障碍,免疫功能受损。异常增殖的浆细胞还会侵犯骨髓,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引起贫血等并发症。
二、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1. 骨痛和骨折:异常增殖的浆细胞侵犯骨骼,导致骨质疏松、溶骨性病变,引起骨痛和骨折。 2. 贫血:骨髓被异常浆细胞占据,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导致贫血。 3. 高钙血症:骨质破坏释放大量钙离子,引起血钙升高。 4. 肾功能损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管沉积,导致肾功能损害。 5. 感染:异常浆细胞抑制正常免疫功能,患者易发生感染。
三、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免疫球蛋白检测等,可发现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等异常。 2. 骨髓穿刺:骨髓涂片可见大量异常浆细胞,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金标准。 3.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发现溶骨性病变、骨折等。 4. 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存在,有助于诊断。
四、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 化疗:常用药物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可抑制异常浆细胞增殖,缓解症状。 2. 靶向治疗:针对异常浆细胞的特定靶点,如CD38单抗等,提高疗效。 3.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高危患者,可考虑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达到长期生存。 4. 支持治疗:包括止痛、抗感染、纠正贫血、降钙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五、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但通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分期、染色体异常等。定期监测、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合作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总结: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需综合治疗。了解疾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医患共同努力,必将战胜这一顽疾。
何莎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