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过程复杂且充满挑战。本文将详细探讨胃癌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管理与预防策略,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一、胃癌治疗中常见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胃癌手术可能引起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出血主要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血管痉挛有关;感染多由手术切口或吻合口感染引起;吻合口瘘则与吻合技术、患者营养状况等因素相关。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甚至危及生命。
化疗相关并发症:化疗药物可引起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等。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肝肾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等;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化疗方案的调整或中断。
放疗相关并发症:胃癌放疗可引起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肺炎等。放射性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放射性肺炎则表现为咳嗽、气促等。这些并发症限制了放疗剂量的提高,影响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关并发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引起皮疹、肝功能异常、肺炎等。皮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等;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肺炎则表现为咳嗽、气促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影响患者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
二、胃癌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对于高龄、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应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必要时选择内镜下治疗等微创手术方式。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前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以降低抗生素耐药的风险。
优化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尽量减少药物相关毒性。对于老年、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选择毒性较低的替代药物。
放疗计划个体化:精确定位肿瘤,合理设置照射剂量和时间,尽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对于体积较大、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的肿瘤,可采用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先进技术,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定期监测和评估: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于化疗、放疗患者,应每周监测血常规,每月监测肝肾功能,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胃癌并发症的管理策略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出血时止血、感染时抗感染、吻合口瘘时引流等。对于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如出血时行介入栓塞、吻合口瘘时行二次手术等。
支持治疗: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提高患者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对于营养不良、消瘦的患者,可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方法改善营养状况;对于焦虑、抑郁的患者,可采用心理咨询、抗焦虑抑郁药物等方法改善心理状况。
多学科协作:组建由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组成的治疗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多学科协作模式有助于整合各学科优势,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全方位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胃癌治疗中并发症的管理与预防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关键环节。通过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优化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评估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胃癌治疗的整体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叶苏娟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