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也称为大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它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种类型,其中结肠癌起源于结肠,直肠癌起源于直肠。结直肠癌发病原因复杂,涉及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慢性炎症等多个方面。
遗传因素对结直肠癌的影响不可小觑。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 Syndrome),会增加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饮食习惯中,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模式与结直肠癌的高发有关。而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饮食有助于降低风险。此外,缺乏运动、肥胖、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长期存在也可能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涉及多种治疗手段。手术治疗作为首选方法,旨在完全切除肿瘤及其周围可能受侵犯的组织,以期达到根治效果。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具体选择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预期的术后恢复情况综合评估。
对于部分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进行辅助化疗,目的是消灭可能残留的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可以采用单药或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针对携带KRAS、NRAS、BRAF等基因突变的肿瘤,通过特异性阻断肿瘤生长信号通路,显著提高了部分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生存时间。
放疗主要适用于直肠癌患者,尤其是局部进展期的患者,可以在术前或术后进行,目的是缩小肿瘤、控制局部症状和减少复发风险。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即放化疗,已经成为部分直肠癌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总之,结直肠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然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公众应提高防癌意识,定期进行肠镜筛查,以期实现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措施。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有望进一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不易被察觉。常见的症状包括:便血或黑便、持续性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一旦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患有炎症性肠病等,建议提前进行肠镜筛查。
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结肠和直肠内的病变,同时进行活检,明确诊断。此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犯范围、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的指标。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早期结直肠癌通过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结直肠癌,尤其是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取得了重要进展。粪便隐血试验(FOBT)是一种简便、无创的筛查方法,可以检测到消化道微小出血,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结肠镜筛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对于50岁以上的一般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并缩短筛查间隔。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通过普及防癌知识、加强筛查和早诊早治、优化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公众应增强防癌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抗击结直肠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闫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