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BCL诊断关键: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性

2025-06-17 01:42:44       3255次阅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NHL病例的30%-40%。DLBCL的病理生理学涉及B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多种遗传分子机制,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重点介绍DLBCL的病理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

一、DLBCL的病理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 DLBCL的确诊依赖于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的淋巴结或结外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DLBCL的组织学特征为大的B细胞弥漫性增生,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检测CD20、CD79a等B细胞特异性抗原阳性,而T细胞标记物如CD3、CD5阴性,有助于明确诊断。

分子遗传学检测 DLBCL存在多种分子遗传学亚型,如GCB型、非GCB型等,不同亚型预后存在差异。通过FISH、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c-MYC、BCL2、BCL6等基因的重排和表达,有助于明确分子亚型,指导个体化治疗。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可用于检测DLBCL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如CD10、Bcl-6、MUM1等,有助于明确病理亚型。此外,流式细胞术还可用于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评估治疗效果。

二、DLBCL的临床表现

DLBCL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结外受累,如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三、DLBCL的治疗

DLBCL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

化疗 化疗是DLBCL治疗的基石,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等。诱导化疗后,部分患者可接受受累野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

靶向治疗 针对DLBCL中常见的分子靶点,如CD20、CD52等,可采用相应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如利妥昔单抗、阿伦珠单抗等,提高疗效。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抗体在部分难治性DLBCL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可作为后线治疗选择。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部分高危或复发难治的DLBCL患者,可考虑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长期生存率。

四、DLBCL的预后及随访

DLBCL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分期、分子亚型、治疗反应等。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患者需定期复查,包括临床体检、血常规、生化、影像学检查等,以监测疾病的复发和进展。

总之,病理学检查在DLBC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临床上需重视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DLBCL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杨文群

湘潭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手术与放疗的结合
上一篇结肠肿瘤术后化疗的科学依据与方案选择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