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均占较高比例。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口腔癌的发病原因复杂,涉及遗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为了有效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我们必须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两个维度出发,进行综合预防。
首先,在生活习惯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的重要诱因,长期吸烟、酗酒者罹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和非饮酒者。吸烟会导致口腔黏膜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增加癌变风险;而饮酒则会导致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降低黏膜的屏障功能。戒烟戒酒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健康饮食。均衡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腌制、熏制食物的摄入可以降低口腔癌的风险。此外,避免过热、过硬、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损伤。研究表明,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维生素C、E等)可以降低口腔癌的风险。
良好的口腔卫生。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理牙缝,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龋齿等)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因此保持口腔卫生至关重要。
其次,在环境因素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如石棉、甲醛等)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应加强职业防护,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此外,日常生活中也应避免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产品,如劣质化妆品、染发剂等。
防晒。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增加唇癌的风险。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和太阳镜等,减少紫外线对皮肤和黏膜的损伤。紫外线可导致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
避免口腔黏膜长期刺激和创伤。及时修复口腔内的残根、残冠,避免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同时,避免口腔黏膜的长期机械性损伤,如反复咬颊等。口腔黏膜的长期刺激和创伤会增加癌变风险。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如口腔白斑、红斑等)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应及时治疗,避免癌变。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口腔癌的早期征兆,提高治愈率。
注意口腔不适。如果出现口腔疼痛、溃疡、出血、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了解口腔癌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口腔癌。
遗传咨询。有家族口腔癌史的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之,预防口腔癌需要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入手,综合防控。戒烟戒酒、均衡饮食、保持口腔卫生,同时避免有害化学物质接触和紫外线照射,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口腔癌,拥抱健康生活。
刘贺明
汝南县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