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引起重大健康问题的疾病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是两种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这两种癌症在起源、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上都存在明显差异,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首先,从起源和发病部位来看,肝细胞癌起源于肝脏的主要功能细胞——肝细胞,这些细胞负责制造胆汁和执行多种代谢功能。HCC通常与慢性肝病有关,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硬化。而肝内胆管癌则起源于肝内的小胆管上皮细胞,这些细胞构成了输送胆汁到胆总管的管道系统。ICC不直接关联于肝硬化,但可能与某些胆管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肝吸虫感染相关。
临床表现方面,HCC和ICC都可能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如体重减轻、乏力、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位置和影响的器官不同,某些症状可能会有所侧重。例如,ICC可能更早出现黄疸,因为胆管受阻。
在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以及血液标志物检测是诊断HCC和ICC的主要手段。对于HCC,AFP(甲胎蛋白)是一个相对特异的标志物,而ICC则可能需要依赖CA19-9等其他标志物,尽管这些标志物不够特异。AFP在HCC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使其成为HCC诊断的重要工具。然而,AFP在ICC中的表达水平通常较低,因此ICC的诊断更具挑战性。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发,如GPC3、GP73等,为ICC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
治疗策略方面,肝细胞癌的治疗选项可能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如TACE,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或靶向药物治疗,具体取决于肿瘤大小、数量、患者肝功能状态及是否有远处转移。而肝内胆管癌由于位置较深且更易侵犯血管,手术切除难度较大,且较少进行肝移植。治疗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或这些方法的组合,依据病情个性化选择。
预后方面,ICC的预后较HCC差,这主要归因于其早期诊断困难、易转移和手术可切除率较低。因此,提高对HCC和ICC早期诊断的认识和开发新的生物标志物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总之,尽管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都是肝脏癌症,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需要不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随着对这两种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和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发,我们有望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预防工作同样重要。对于HCC,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感染、戒酒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ICC,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感染肝吸虫、合理饮食以减少胆管疾病的发生。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也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肝脏恶性肿瘤的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多学科团队(MDT)合作模式在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整合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全方位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此外,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基因检测、个体化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总的来说,肝脏恶性肿瘤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到康复等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多学科合作、精准医疗等手段,不断提高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秦全志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