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作为南方地区的高发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的革新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鼻咽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围绕免疫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鼻咽癌,起源于鼻咽部的上皮细胞,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往往具有局限性。放疗作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但由于鼻咽部紧邻重要器官,如脑、眼球等,放疗剂量受到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化疗虽然能够全身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毒性较大,患者耐受性较差。因此,寻找更为有效、毒副作用更低的治疗手段成为鼻咽癌治疗的关键。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能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免疫治疗的主要机制包括阻断免疫检查点、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细胞因子治疗则通过外源性补充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而细胞免疫治疗,如CAR-T细胞治疗,则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使其具有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在鼻咽癌的临床治疗中,免疫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研究表明,部分鼻咽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肿瘤缩小,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客观缓解率达到3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7.4个月,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化疗方案。然而,免疫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其疗效受到肿瘤微环境、患者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准确筛选出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此外,免疫治疗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皮肤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内分泌系统紊乱等。因此,在应用免疫治疗时,需要严格监控患者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2021年发表在《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9%,其中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主要包括皮疹、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肿瘤科、皮肤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等。
综上所述,免疫治疗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潜力,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的最佳应用方案,包括治疗时机的选择、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化等,以期为鼻咽癌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同时,还需要加强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鼻咽癌的治疗将迎来新的突破。
陈玲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