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作为一种B细胞起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本文将详细探讨免疫逃逸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作用及其诊断方法。
滤泡性淋巴瘤概述
滤泡性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约20-30%,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一种淋巴瘤类型。患者常见症状为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尤其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外的器官如脾脏、肝脏、骨髓等也可能受累。
免疫逃逸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作用
B细胞异常增殖
: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与B细胞异常增殖密切相关。在正常免疫反应中,B细胞通过抗原呈递激活T细胞,进而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然而,在滤泡性淋巴瘤中,B细胞因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因素失去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殖。
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易位是滤泡性淋巴瘤常见的遗传学改变,如t(14;18)(q32;q21)易位,导致BCL-2基因与IgH基因融合,使BCL-2蛋白表达增加,抑制B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存活。
微环境影响
:滤泡性淋巴瘤的生长和进展受到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肿瘤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生存、增殖和免疫逃逸。
免疫逃逸
:滤泡性淋巴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包括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表达,减少肿瘤抗原呈递;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等。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
临床表现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首先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淋巴结肿大的范围、大小及是否有远处转移。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淋巴结活检或细针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滤泡性淋巴瘤的典型组织学特征。
免疫组化检查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CD10、BCL-6等标志物,辅助诊断滤泡性淋巴瘤。
分子遗传学检查
:通过PCR、FISH等分子遗传学技术检测染色体易位、基因突变等遗传学改变,进一步明确诊断。
结语
免疫逃逸在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免疫逃逸的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以提高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同时,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检查等方法,有助于提高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
李玲姝
株洲市中心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