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肝癌三级预防体系,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策略,从源头上控制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三级预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其核心在于消除或减少肝癌的致病因素,如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约80%的肝癌患者与这两种病毒感染有关。因此,推广疫苗接种、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病率。此外,控制饮酒和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也是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二级预防,也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定期体检、早期筛查等手段,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以提高肝癌的早期发现率。肝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蔽,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等,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等筛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确诊的肝癌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康复,以减少肝癌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血管,阻断肿瘤的血供,达到治疗目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则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控制肝癌的进展。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肝癌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加强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三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癌的三级预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医疗机构应提高诊疗水平,优化治疗方案,加强患者管理;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管理;社会各界也应关注肝癌防控,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只有通过综合防控,才能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共建肝癌防控体系,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三级预防体系外,肝癌的防控还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对预防肝癌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肝癌高危人群的管理。对于已知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等,应加强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早期干预。
肝癌筛查技术的创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肝癌筛查技术不断涌现,如液体活检、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肝癌的早期发现率。
肝癌治疗手段的优化。针对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癌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整合多种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总之,肝癌的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防控,我们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共建肝癌防控体系,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孙茂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零医院威海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