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肠梗阻作为胃癌进展期或复发转移时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在15%至30%之间。这种状况的本质是肿瘤直接侵犯肠道或转移灶压迫肠管,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肠坏死、穿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胃癌肠梗阻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幽门梗阻(胃出口梗阻)和小肠/结肠梗阻,这两种梗阻在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胃癌肠梗阻病理生理机制、症状识别、诊疗要点及护理管理等方面的综述。
病理生理机制
胃癌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肿瘤的生长或转移造成肠道的物理性梗阻。肿瘤可能直接侵犯肠道,或通过增大的转移灶压迫肠管,导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这种梗阻可能发生在胃出口(幽门梗阻),也可能发生在小肠或结肠。病理上,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性生长是造成肠梗阻的主要原因,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侵犯也相应增加,最终导致肠管的机械性梗阻。
症状识别
胃癌肠梗阻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或腹泻。幽门梗阻患者可能表现出明显的上腹部疼痛和反复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小肠或结肠梗阻患者则可能表现为全腹疼痛、腹胀以及排便排气减少或停止。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肠内容物的通过受阻有关,患者可能还会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对胃癌患者的这些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疗要点
诊断胃癌肠梗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扫描或MRI对于确定梗阻部位和性质至关重要。内镜检查有时也可以用于评估梗阻情况,并可能发现肿瘤的直接侵犯。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肠段切除和短路手术等,非手术治疗则侧重于缓解症状和营养支持。对于幽门梗阻,内镜下放置支架或进行胃空肠吻合术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而对于小肠或结肠梗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肠段切除或短路手术。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在胃癌肠梗阻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提供疼痛控制和营养支持。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包括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和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胃癌肠梗阻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性质、治疗过程和预后,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胃癌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公众应增强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以便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减少并发症的危害。对于胃癌患者,定期的随访和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肠梗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针对胃癌肠梗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包括肿瘤科、外科、影像科、营养科等多个学科的合作,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卢鑫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