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但值得庆幸的是,多数患者预后相对乐观。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比超过90%,包括预后最佳的乳头状癌和恶性度稍高的滤泡状癌。髓样癌(MTC)约占5%,与遗传密切相关,而未分化癌(ATC)虽罕见但具有高度恶性和快速进展的特点。
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一些因素可能增加其发病风险,包括家族遗传、辐射暴露、性别(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和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此外,碘摄入不足或过量也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因肿瘤侵犯周围组织而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因此,对于颈部肿块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
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而言,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包括全甲状腺切除术和次全甲状腺切除术,旨在去除肿瘤及其周围受影响的组织。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肿瘤分期,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肿瘤标志物,以评估手术效果和指导后续治疗。
放疗
:术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疗,以消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癌细胞。此外,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外照射放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风险。但放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口干、咽喉疼痛、味觉改变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和处理。
靶向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靶向治疗成为甲状腺癌治疗的新选择。靶向治疗药物能够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目前,已有多种靶向药物获批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如多激酶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靶向治疗可以提高晚期或复发甲状腺癌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但靶向治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高血压、蛋白尿、肝功能异常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和处理。
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类型、分期、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个体健康状况来定制。多学科团队(MDT)的合作对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包括外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放疗科等多个学科。MDT团队应定期讨论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MDT合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最科学、最合理的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甲状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此外,患者也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对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总之,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甲状腺癌患者有望获得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周亭芳
株洲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