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常被称为“癌中之王”。本文将详细介绍胰腺癌的类型、危险因素、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以提高公众对于这一致命疾病的认知和警觉。
胰腺癌的主要类型包括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90%,起源于胰腺的外分泌系统的导管细胞,具有极强的侵袭性。相比之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较为罕见,仅占5%,起源于内分泌细胞,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预后相对较好。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年龄(60岁以上)、性别(男性)、家族遗传(如BRCA2基因突变)、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属于不可控因素。而吸烟、肥胖、高脂饮食、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杀虫剂)等则属于可控因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环境,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典型表现为上腹或背部疼痛、无痛性黄疸、体重骤降、食欲不振和恶心。值得注意的是,胰腺癌可能引发新发糖尿病、脂肪泻等其他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胰腺功能的受损。
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首选方法,包括增强CT/MRI和超声内镜(EUS)。增强CT/MRI能够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其是否侵犯血管,而超声内镜则因其精准活检能力而备受推崇,尤其对小肿瘤更为敏感。此外,肿瘤标志物CA19-9虽可辅助诊断,但其特异性不高。病理活检则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
治疗胰腺癌的手段多样,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但仅适用于约20%的早期患者。Whipple手术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对于不能手术或晚期患者,化疗和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吉西他滨和白蛋白紫杉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MSI-H/dMMR)的患者可能有效,但适用人群有限。对症支持治疗,如胆管支架置入、止痛治疗和营养支持,也是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方面。
胰腺癌的预后并不乐观,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10%,其中可手术切除者5年生存率可达20-30%,而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6-12个月。
预防胰腺癌的建议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均衡饮食以及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或CA19-9监测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胰腺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了解胰腺癌的相关知识,提高警觉,并在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或体重下降时及时就医,对于提高生存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许晓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