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讨结直肠癌预防、筛查和早期治疗的现状与挑战,以期为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结直肠癌指的是起源于大肠上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据2020年的全球统计数据,新发结直肠癌病例高达196万,其中我国新发病例为55.5万例,死亡病例为28.6万例。这表明,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确诊结直肠癌,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该疾病。我国结直肠癌新发人数占全球的28.8%,死亡人数占30.6%,凸显了我国在结直肠癌防治方面的严峻形势。
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肥胖、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危险因素的长期累积和相互作用,最终可能导致大肠上皮细胞的基因突变,引发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了126%,年均增长率为9.5%。2011年到2015年的5年中,结直肠癌治疗费用增长了94%。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结直肠癌对个人健康的巨大威胁,也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改善生活方式。建议公众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同时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此外,定期的结直肠癌筛查也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对于年龄超过50岁的成年人,建议进行定期的粪便隐血试验或结肠镜检查。这些筛查方法可以及时发现结肠息肉等癌前病变,通过内镜下切除等治疗手段,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早期治疗结直肠癌同样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直肠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建议这些人群从40岁甚至更早开始进行定期的结直肠癌筛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患者的一级亲属,应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评估患病风险,制定个性化的筛查和预防方案。
综上所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推广有效的筛查方法和优化治疗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民健康。同时,加强结直肠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诊疗技术和药物,也是提高结直肠癌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携手应对结直肠癌这一健康挑战,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尹翼鹏晨
上海市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