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肿瘤,一个常常被社会忽视的疾病,其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本文旨在破除对儿童肿瘤的常见误区,探讨科学的诊疗方案,以提高早期识别和治疗效果,为患儿争取更多生机。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儿童肿瘤的普遍性。儿童肿瘤并非罕见,而是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因此,家长和医务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及时识别相关症状,避免延误治疗。儿童肿瘤的症状多样,包括肿块、疼痛、发热等,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应立即就医。
其次,儿童肿瘤的预后并非总是悲观。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儿童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已显著提高,部分肿瘤的五年生存率甚至接近90%。这意味着许多患儿在接受适当治疗后,有望实现长期生存。因此,家长不应放弃希望,而应积极配合治疗。
误区三涉及到儿童肿瘤治疗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实,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生长发育迟缓、内分泌紊乱等。然而,通过个体化治疗,这些影响可以被降至最低。因此,家长不应因担心生长发育问题而回避治疗。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在治疗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肿瘤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合作。肿瘤科、儿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科室需通力协作,通过影像学、病理学等手段,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等;病理学检查如活检、手术标本等,可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等。诊断明确后,还需进行分期评估,了解肿瘤的播散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上,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需综合运用。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对局限性肿瘤可实现根治。对于播散性肿瘤,手术可联合化疗、放疗进行综合治疗。化疗可用于辅助手术,缩小肿瘤、控制播散;也可用于治疗播散性肿瘤,延长生存。放疗可用于辅助治疗,减少复发;也可用于治疗不能手术的肿瘤,控制病情。
个体化治疗是儿童肿瘤治疗的核心。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儿状况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如手术方案需考虑肿瘤部位、大小、侵犯范围等;化疗方案需考虑肿瘤分子分型、化疗药物敏感性等;放疗方案需考虑肿瘤部位、剂量、照射范围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及时调整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同时,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也不可忽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疏导。治疗结束后,可能遗留功能障碍,需进行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家长和医务人员也需给予患儿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
儿童肿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医务人员和患儿共同努力。家长需提高对儿童肿瘤的认知,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医务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诊疗水平。患儿需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只有多方协作,才能为患儿赢得生机。
总之,儿童肿瘤虽凶险,但并非不治之症。破除误区,科学诊疗,多数患儿可获得长期生存。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儿童肿瘤患儿撑起一片蓝天,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邓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