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口腔癌的早期症状、诊断及治疗手段,并重点介绍靶向治疗在其中的作用和合理用药原则。
口腔癌,也称为口腔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牙龈、舌、口底等部位的癌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约有30万人死于口腔癌。口腔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口腔癌早期症状的详细介绍:
口腔内不愈合的溃疡:正常口腔黏膜溃疡通常在1-2周内自愈,若溃疡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应引起警惕。
异常肿块或硬块:口腔内出现无痛性肿块或硬块,尤其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需及时就医检查。
疼痛或麻木:口腔癌可引起局部疼痛或麻木感,尤其是当肿瘤侵犯神经时。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通过影像学检查、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PET-CT等,可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有无远处转移。活检则是通过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其中手术是主要方式,放疗和化疗则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手术可切除肿瘤组织,适用于局限性肿瘤;放疗可杀死肿瘤细胞,适用于手术切除困难或术后残留的肿瘤;化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适用于晚期肿瘤或术后辅助治疗。
靶向治疗作为新型治疗手段,其工作原理是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分子,通过阻断这些分子的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药物具有以下优势:
高选择性:靶向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特有分子,对正常细胞损害较小,降低副作用。
疗效显著:部分靶向药物对特定肿瘤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给药方便:部分靶向药物为口服给药,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服用,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靶向药物的使用需遵循科学用药原则:
严格遵循医嘱:靶向药物的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定期检查: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监测肿瘤的变化和药物的疗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反馈不适: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过程中,若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期间,应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
注意药物副作用:部分靶向药物可引起皮疹、腹泻等副作用,患者需密切观察,必要时需对症处理。
总之,口腔癌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靶向药物作为其中的重要手段,其科学合理使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遵循用药原则,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定期口腔检查,以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病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尤建良
无锡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