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高发疾病,其全程治疗与康复管理策略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确诊、治疗、康复三个阶段,详细探讨胃癌患者的全程管理要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诊断阶段 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诊断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临床症状识别、内镜检查、病理活检及影像学检查等。临床症状识别是诊断的第一步,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内镜检查则是确诊胃癌的关键步骤,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并进行活组织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从而为肿瘤分期提供依据。确诊后,医生会综合考虑肿瘤分期、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阶段 胃癌的治疗是一个多模式、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过程,包括以下几种治疗方式: 1. 手术治疗:对于局部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全胃切除适用于广泛分布的胃癌,而部分胃切除适用于局限性病变。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于评估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2. 化疗:化疗在胃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术前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化疗有助于消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顺铂、奥沙利铂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分期制定。 3. 放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可作为局部控制手段,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放疗剂量和分割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4.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HER2阳性或PD-L1阳性的胃癌患者,可采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常见的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 5. 综合治疗: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可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康复阶段 康复阶段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支持:术后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受损,需及时补充营养以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恢复。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肠内营养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和管饲营养,肠外营养包括静脉营养。营养支持需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和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 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呼吸功能训练包括深呼吸、咳嗽等,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和排痰;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腔肌肉和咽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3. 心理支持: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家庭支持包括家属的陪伴、倾听和鼓励。心理支持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家庭环境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4. 随访和监测:定期随访和监测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监测内容包括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随访和监测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随访和监测计划。
总之,胃癌患者的全程治疗与康复管理是一个多学科、个体化的过程,需要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方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改善预后。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共同参与全程管理,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张瑞
河南省人民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