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胃癌在进展到一定阶段时,有可能导致肠梗阻这一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大约15%到30%的胃癌患者可能会遇到肠梗阻的问题。胃癌肠梗阻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肿瘤对肠道的直接侵犯或通过转移性病灶压迫肠管,从而阻碍肠内容物的正常通过。若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肠梗阻可能进一步引发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将从病理机制、症状识别、诊疗要点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对胃癌肠梗阻进行详细阐述,以提升公众对这一并发症的科学认识。
胃癌肠梗阻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可分为幽门梗阻和小肠/结肠梗阻两大类。幽门梗阻是指胃的出口部位受到阻碍,而小肠/结肠梗阻则涉及到小肠或结肠。这两种梗阻在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幽门梗阻的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感、恶心以及呕吐等;小肠/结肠梗阻则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困难和呕吐。此外,肠梗阻患者还可能出现腹部包块、肠鸣音异常等体征。
在诊断胃癌肠梗阻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一系列辅助检查结果。X线平片、CT扫描、内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是常用的诊断手段,它们有助于确定梗阻的具体位置、性质及可能的并发症。例如,X线平片可以显示气液平面,提示梗阻的存在;CT扫描可以识别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评估周围组织受侵情况;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肠道内部情况,判断梗阻原因;实验室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水电解质平衡,指导后续治疗。
治疗胃癌肠梗阻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幽门梗阻,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胃管减压、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等。胃管减压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呕吐症状,改善胃肠道梗阻;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提高机体抵抗力;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酸、抗炎、止痛等药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在某些情况下,内镜下放置支架或采取手术治疗也是可行的选择,可以解除梗阻,恢复胃肠道通畅。
小肠/结肠梗阻的治疗更为复杂,可能需要手术解除梗阻,并同时采取抗生素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等措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营养状况、控制感染等。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术后管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等。
护理管理在胃癌肠梗阻的治疗中同样不可或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控制、营养状态和心理状况,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疾病知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胃癌肠梗阻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管理需要通过综合的症状识别、精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来进行。本文旨在提高公众对胃癌肠梗阻的认知,促进早期识别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通过科学的疾病管理,我们有望降低胃癌肠梗阻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我们也应重视胃癌的一级预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从源头上减少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贺德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