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和发生肿瘤。近年来,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广泛应用,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显著提高,肿瘤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特征、治疗新思路等方面,全面介绍艾滋病相关肿瘤的防治策略。
一、艾滋病相关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3670万HIV感染者,其中约40%的患者发展为AIDS。AIDS患者中,约30%并发肿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卡波西肉瘤(KS)和宫颈癌最为常见。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6-20倍,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8-15倍。
地域和人群分布差异 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分布与HIV感染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70%的AIDS患者并发肿瘤。在亚洲和拉丁美洲,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此外,艾滋病相关肿瘤在不同人群间也存在差异,如男性患者更易发生NHL和KS,女性患者更易发生宫颈癌。
肿瘤类型多样 艾滋病相关肿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NHL、KS、宫颈癌、肝癌、肺癌等。其中,NHL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占艾滋病相关肿瘤的50%以上;KS是AIDS特有的肿瘤,占10%-20%;宫颈癌是女性患者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占20%-30%。
二、艾滋病相关肿瘤的治疗新思路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ART是治疗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基石。通过抑制HIV复制,ART可以恢复免疫功能,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接受ART治疗的AIDS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40%和60%。此外,ART还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延长患者生存期。
肿瘤特异性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NHL,可采用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等靶向治疗;对于KS,可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对于宫颈癌,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PD-1/PD-L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为艾滋病相关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预防性治疗 对于艾滋病相关肿瘤的高危人群,可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如对HIV感染者接种HPV疫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对HIV感染者进行HBV、HCV筛查和治疗,可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对HIV感染者进行KS的预防性治疗,可降低KS的发病率。
总之,艾滋病相关肿瘤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通过加强HIV感染者的筛查和管理,推广ART治疗,开展肿瘤特异性治疗,实施预防性治疗等措施,有望降低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同时,加强艾滋病相关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杨乐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