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中之王”不可治?——带你了解肝癌
肝癌,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医学名词,常常与“绝症”二字紧密相连。作为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肝癌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癌中之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肝癌真的就无药可医、无法战胜吗?本文将带您拨开迷雾,深入了解肝癌的真相,告诉您如何科学地认识、预防和治疗肝癌。
一、认识肝癌:了解你的敌人
肝癌,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根据癌细胞的来源不同,肝癌可以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大类。原发性肝癌是指癌细胞起源于肝脏本身的细胞,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等;而继发性肝癌则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肝脏形成的,也称为转移性肝癌。在我国,绝大多数肝癌患者属于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解毒、合成、储存等多种功能。然而,长期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袭,肝脏也容易发生病变,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那么,哪些因素是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呢?
二、肝癌的危险因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感染这些病毒会导致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长期酗酒:酒精对肝脏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主要存在于发霉的食物中,如花生、玉米等。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日益普遍。这些疾病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如果不加以控制,也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其他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三、肝癌的早期信号:蛛丝马迹,不容忽视
肝癌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这也是导致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的重要原因。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警惕,留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就有可能早期发现肝癌,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肝区疼痛:肝区疼痛是肝癌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疼痛可能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胀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加剧,甚至出现剧烈疼痛。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也可能提示肝脏出现问题。
乏力、消瘦:肝功能受损会导致身体能量代谢紊乱,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消瘦等症状。
黄疸: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时,可能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
腹水:肝癌晚期可能出现腹水,导致腹部膨隆、呼吸困难等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症状并非肝癌所特有,其他肝脏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
四、肝癌的防治:积极应对,战胜“癌中之王”
预防:
(1)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2)避免不洁输血和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这是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
(3)戒酒:长期酗酒者应尽早戒酒,以保护肝脏。
(4)避免食用发霉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5)控制体重,积极治疗代谢性疾病:对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治疗原发疾病,以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筛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包括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
治疗: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肝功能状况、肿瘤大小和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疗效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早期肝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可以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率。即使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通过综合治疗,也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五、结语
“癌中之王”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充分了解肝癌的危险因素,警惕早期信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定期进行筛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就完全有可能降低患病风险,提高治愈率,战胜“癌中之王”。
董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