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营养调理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控制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营养调理来有效管理高血压,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高血压的基本概念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患病率较高,且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是当前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通常与遗传、膳食营养、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轻度高血压常常无明显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许多人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胀、头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颜面潮红、脾气急躁等症状。
二、营养调理的原则
限制钠盐摄入
过多的钠摄入会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的分泌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同时,钠盐吸附水分,大量钠盐进入体内,在肾脏的保钠排钾功能作用下可导致水钠潴留。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低于6克。此外,某些腌制、熏制食品(如咸肉、咸鱼、酱菜等)以及酱油和味精等钠含量也很高,高血压患者应少吃这类食物。
控制能量和脂肪摄入
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症和高血压,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脂肪供给应控制在每日40至50克,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每日300至400毫克。
适量摄入蛋白质
在调配膳食时,应考虑蛋白质的生理作用,选择高生物价值的优质蛋白质,按每公斤体重1克的标准补给。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动物蛋白可选用鱼、肉、豆、蛋、奶等。
增加钾、钙、镁、碘的摄入
这些无机盐具有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的功能。含钾丰富的食物有豌豆苗、莴笋、芹菜、丝瓜、茄子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有黄豆及其制品、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韭菜、柿子、芹菜、大蒜等。镁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各种干豆、香菇、荠菜、菠菜、桂圆、豆芽等。碘含量较高的食物多见于牡蛎、精牛肉、精羊肉、精猪肉、黄鱼、海带、紫菜、花生、燕麦、杏仁、荔枝等。
补充维生素C
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排出体外,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猕猴桃、橙子、大枣、番茄、芹菜叶、油菜、莴笋叶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三、结语
通过合理的营养调理,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饮食调理不仅是高血压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我们鼓励每位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在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营养调理。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科学的管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刘力
鞍钢集团总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