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的对症治疗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危急、并发症多样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在于胰腺组织的严重炎症反应,常伴随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重症胰腺炎的对症治疗策略展开讨论,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液体复苏与血流动力学支持
重症胰腺炎患者常因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因此,积极的液体复苏是首要的治疗措施。通常选择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液或平衡盐溶液进行快速扩容,以维持足够的组织灌注。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和尿量等,根据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容量。对于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等,以提高血压,改善微循环。
二、镇痛治疗
重症胰腺炎引起的腹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配合度。有效的镇痛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还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改善呼吸功能。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镇痛药。对于轻中度疼痛,可选用NSAIDs如布洛芬或双氯芬酸等。对于重度疼痛,则需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或芬太尼等。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防止呼吸抑制。此外,硬膜外镇痛也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但需注意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三、营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炎症反应和疼痛等原因,常出现食欲不振、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而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维持机体代谢、促进组织修复至关重要。早期的营养支持应以肠外营养(TPN)为主,通过静脉途径提供患者所需的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EN),通过鼻饲或胃造瘘等方式将营养物质输送至消化道。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提供营养支持,还有助于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和感染的发生。在选择营养制剂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选择含有中链甘油三酯的制剂以利于吸收,或选择含有谷氨酰胺的制剂以促进肠道修复。
四、呼吸支持
重症胰腺炎患者常因炎症反应、胸腔积液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原因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对于轻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对于重度呼吸困难或出现ARDS的患者,则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的目的是维持足够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促进肺部炎症的消退。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注意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如小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PEEP)等,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
五、感染的防治
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损和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容易发生感染。感染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增加死亡风险。因此,积极的感染防治是重症胰腺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其次,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对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六、并发症的防治
重症胰腺炎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如胰腺脓肿、假性囊肿、胰瘘、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对于这些并发症,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可行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胰瘘可采用内镜下支架植入或手术修补。消化道出血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治疗。肾功能衰竭则需进行透析治疗。
七、结语
重症胰腺炎的对症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通过积极的液体复苏、镇痛治疗、营养支持、呼吸支持、感染防治和并发症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姜伟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强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