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2025-05-31 03:15:38       3320次阅读

胰腺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然而,由于胰腺的特殊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术后患者常常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降低生活质量,甚至缩短生存期。因此,对胰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胰腺癌术后患者的营养需求、评估方法、支持方式及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胰腺癌术后营养不良的原因

胰腺癌术后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手术创伤:手术本身对机体造成创伤,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

消化吸收障碍:胰腺切除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排空障碍、胆汁分泌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重消化吸收障碍。

食欲不振:术后患者常因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而食欲不振,摄入量减少。

代谢紊乱:肿瘤本身及手术应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糖代谢、脂肪代谢等紊乱,加剧营养物质的消耗。

二、胰腺癌术后营养评估

对胰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是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的前提。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主观整体评估(SGA):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方式,综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风险筛查(NRS):采用简化的问卷形式,快速识别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

客观指标:包括体重变化、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生化指标,以及人体成分分析等。

能量需求评估:通过公式估算或间接测热法等方式,评估患者的能量需求。

三、胰腺癌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可选择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

口服营养补充(ONS):适用于消化功能尚可、能够经口进食的患者。选择高能量、高蛋白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少量多次,增加摄入量。

肠内营养(EN):适用于消化功能部分受损、无法满足经口摄入需求的患者。通过鼻饲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等途径,将营养液输送至胃肠道。

肠外营养(PN):适用于消化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营养液,提供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四、胰腺癌术后营养支持的原则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早期干预:尽早开始营养支持,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

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增加营养摄入量。

监测调整: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联合应用: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合理选择口服、肠内、肠外营养等多种方式。

五、胰腺癌术后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1)少量多餐:每日进食5-6次,每次量不宜过多,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2)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软饭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补充胰酶:遵医嘱服用胰酶制剂,帮助消化吸收。

(4)限制脂肪摄入:脂肪消化需要胰酶的参与,术后患者脂肪消化能力下降,应适当限制脂肪摄入。

(5)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胰腺癌术后患者易缺乏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微量元素,应适当补充。

运动指导:

(1)早期活动: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抬腿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2)适度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

心理支持:

(1)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心理疏导:如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六、结语

胰腺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是综合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早期评估、个体化方案、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方式以及康复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将更加精准、有效。

姜伟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强院区

下一篇术后护理、放化疗副作用应对及中医辅助治疗
上一篇肝癌术前注意事项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