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精心呵护,助力康复
心脏瓣膜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手段,而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本文将围绕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展开,从术前、术中到术后,全方位阐述如何通过精心呵护,助力患者顺利康复。
一、术前护理:心理疏导与充分准备
心理疏导: 面对手术,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及预期效果,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
术前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及过敏史等,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评估结果有助于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一天,协助患者做好皮肤准备,如剃毛、清洁等。术前禁食禁水,遵医嘱进行肠道准备。
二、术中护理:密切监测与配合
密切监测: 术中,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体位管理: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并注意保护 bony 突起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配合手术: 护士需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名称和用途,及时传递器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同时,做好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管道管理: 术中,患者身上可能会连接各种管道,如导尿管、胃管、引流管等。护士需妥善固定和管理这些管道,确保其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三、术后护理:全面观察与康复指导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或心外科病房。护士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呼吸道管理: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必要时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感染。
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红肿、疼痛等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如有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常见现象。护士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采用舒适的体位、放松疗法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
饮食指导: 术后早期,患者可能需要禁食或进食流质饮食。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普通饮食。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活动指导: 术后早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随着病情稳定,逐渐增加活动量。在护士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床上活动、床边活动,最终恢复到日常活动。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更改或停药。
心理支持: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护士应继续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心态。
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活动、用药、复诊等。告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四、康复指导:重塑健康生活
饮食管理: 建议患者采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运动强度应适中,循序渐进。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普及心脏瓣膜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只有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精心呵护,助力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重获健康生活。
张颖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