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心血管疾病中的隐形杀手
在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脑梗死则是其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类型。脑梗死,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本文将深入探讨脑梗的病理机制、分类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脑梗的病理机制
脑梗死的发生主要与脑部血液供应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这些病变会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发局部脑供血不足。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在动脉壁沉积,形成斑块,逐渐导致动脉硬化和狭窄。当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流。
此外,脑梗还可能由异常物体(如固体、液体或气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骤减。这种情况称为脑栓塞,是由于血栓或其他物质从身体其他部位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动脉,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
二、脑梗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特点,脑梗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脑梗死的40%至60%。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形成,阻塞脑部动脉,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
脑栓塞:占脑梗死的15%至20%。通常由心脏或大动脉的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
腔隙性脑梗死:由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硬化导致脑部深穿支动脉闭塞,形成微梗死。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被认为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至30%。
三、脑梗对健康的影响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75%。其病死率平均为10%至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
脑梗死的症状因受累脑区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突然的肢体无力或麻木,尤其是一侧肢体;语言障碍,如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视力障碍,如视野缺损或复视;以及突然的严重头痛、眩晕或意识丧失等。
四、预防与治疗
预防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是预防脑梗的重要措施。此外,定期体检和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治疗方面,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此外,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的恢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结语
脑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了解其病理机制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脑梗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希望。
周莉
天津市肿瘤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