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患者需要的紧急应对与科学护理
胃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危急的消化系统疾病,指胃黏膜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现象。其病因复杂,可能由胃溃疡、胃炎、肿瘤或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胃出血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还可能引发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了解胃出血患者的紧急应对措施及科学护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胃出血的病理基础及临床表现
胃出血主要是由于胃黏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胃腔所致。胃黏膜受损后,血管暴露并破裂,导致出血。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胃溃疡、急性胃炎、胃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患者常表现为呕血、黑便、腹痛、乏力、头晕甚至休克等症状。出血量大时,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障碍等休克表现,需紧急处理。
二、胃出血患者的初步应对措施
面对胃出血,患者及家属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最佳救治时机。
首先,立即就医是关键。胃出血属于急症,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和治疗。医生通常会通过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其次,患者应禁食禁水。进食或饮水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出血,甚至引发呕吐,增加误吸风险。因此,在未明确病情前,严格禁食禁水是保护胃黏膜和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
此外,保持安静休息同样重要。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会增加胃部压力,促进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活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促进止血。
三、胃出血的治疗措施
胃出血的治疗需根据出血原因、出血量及患者整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轻度至中度胃出血患者的首选。常用药物包括生长抑素类药物(如醋酸奥曲肽)、酚磺乙胺、垂体后叶素等,这些药物通过收缩胃肠血管、减少胃酸分泌和促进血小板聚集,达到止血效果。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监测药物副作用。
内镜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血较严重的患者。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采取止血措施,如注射硬化剂、血管夹闭合、套扎出血血管等。这种治疗创伤小,效果显著,是目前胃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
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大量出血、内镜治疗失败或伴有胃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或直接止血,控制出血源。由于手术风险较高,需综合评估患者状况,谨慎选择。
四、胃出血患者的恢复与护理
胃出血止血后,科学的恢复和护理同样重要,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质量和预防复发。
饮食调整是恢复期的重点。患者应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避免辛辣、油腻、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减少胃黏膜负担,促进愈合。
营养补充不可忽视。胃出血常伴随失血性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维生素C及高蛋白食物,促进造血和组织修复。
心理护理同样重要。胃出血患者可能因病情严重而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定期复查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患者应按医嘱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习惯调整也不可忽视。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促进健康恢复。
五、重要注意事项
胃出血患者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应了解并避免诱发胃出血的因素,如不当饮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及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刺激等,减少复发风险。
六、结语
胃出血作为一种急危重症,需患者及家属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规范的医疗干预和细致的护理,绝大多数患者能够顺利止血,恢复健康。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将更加精准和安全,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我们呼吁广大公众增强健康意识,关注胃部健康,预防胃出血的发生。
李鹏飞
鞍钢集团总医院 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