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中暑的急救办法:科学应对夏日健康威胁
夏季高温天气频繁出现,中暑作为一种急性热相关疾病,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中暑不仅会引起身体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了解中暑的病理机制、症状分级及科学的急救方法,对于有效预防和处理中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系统介绍中暑的相关知识,帮助公众掌握实用的急救技能,提高夏季健康防护能力。
一、中暑的病理机制
中暑是由于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体内热量积聚过多,超过机体散热能力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反应。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等方式散发热量,维持体温稳定。然而,当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人体散热受阻,体温迅速升高,体内细胞和器官受到热损伤,出现功能障碍。
中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环境温度、湿度、个体体质、活动强度及水分摄入情况等。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中暑。此外,脱水状态会加重体温调节障碍,增加中暑风险。
二、中暑的症状分级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轻度中暑、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过多、口渴、恶心等症状,体温通常在正常或略有升高范围。此时,及时休息和补充水分,多数患者可迅速恢复。
热衰竭是中暑的进展阶段,患者出现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四十度。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的危重型,体温急剧升高至四十度以上,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热射病属于医疗急症,需立即救治,否则死亡率极高。
三、科学的中暑急救方法
面对中暑,科学、及时的急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以下为不同程度中暑的应对策略。
轻度中暑的处理
发现轻度中暑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保持安静休息。鼓励患者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或淡盐水,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帮助降温。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缓解,继续休息并避免再次暴露于高温环境。
热衰竭的急救
热衰竭患者需迅速降温和补液。将患者移至阴凉处,平卧并抬高双腿,促进血液循环。脱去衣物,用冷水或湿毛巾擦拭全身,必要时使用风扇辅助降温。补充含盐饮料或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症状加重,应尽快送医。
热射病的紧急救治
热射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首先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脱去衣物,采用冷敷、冷水喷淋、冰袋敷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降温。若条件允许,可进行冷水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医院将通过降温、支持性治疗和监测多器官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
四、中暑的预防措施
预防中暑是保障夏季健康的关键。公众应注意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穿着透气、浅色衣物,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减少阳光直射。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饮用含酒精和高糖饮料。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必要时使用空调或风扇。工作场所应加强高温作业管理,提供充足饮水和休息时间。
五、结语
中暑作为夏季常见的急性热相关疾病,若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掌握中暑的病理机制、症状分级及科学的急救方法,对于公众应对夏日健康威胁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预防和科学急救,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生命安全。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增强防暑意识,学会正确的急救技能,健康度过炎热夏季。
谭晓燕
安徽省立医院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