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饮食注意
胃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承担着储存食物、初步消化和吸收营养、分泌胃液以及防御有害物质的多重功能。对于胃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往往涉及部分或全部胃的切除,并伴随消化道的重建。这一系列手术改变了胃的结构和功能,给患者的消化吸收带来了显著影响。因此,胃癌术后的饮食管理成为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调理不仅有助于患者恢复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还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胃癌术后患者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由于胃容量减少,患者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容易引起胃部不适、恶心甚至呕吐。将每日饮食分为五至六餐,每餐摄入适量食物,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此外,进食速度应放慢,细嚼慢咽,避免吞咽过快导致胃肠道不适。
其次,饮食内容的选择尤为关键。术后初期,患者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稀粥、蛋花汤等,既能满足能量需求,又能减少胃肠刺激。随着恢复进展,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通饮食,但应避免高脂肪、高纤维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可能加重胃肠负担,诱发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蛋白质摄入应充足,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和豆制品,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此外,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倾倒综合征、贫血和营养不良等,也需通过饮食加以调控。倾倒综合征是由于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悸、腹泻等。为预防此症,患者应避免高糖饮食,餐后避免立即平卧,适当休息后再活动。贫血患者则需增加富含铁质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和绿叶蔬菜,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水分补充同样重要。术后患者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避免餐中大量饮水,以免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功能。饮水应分散于餐间,选择温开水或淡茶,避免含糖饮料和酒精。
心理调适也是饮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胃癌术后患者常因饮食改变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食欲和营养摄入。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饮食态度,配合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总之,胃癌术后的饮食管理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安排饮食结构和进食方式。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患者不仅能够改善营养状况,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进程。胃癌术后患者应在专业医师和营养师的指导下,逐步调整饮食习惯,实现健康生活的目标。
朱纯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院 胃肠外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