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一种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及一系列全身症状。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的角度,深入探讨滤泡性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症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一、滤泡性淋巴瘤概述 滤泡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之一,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30%。它通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也可表现为全身症状如疲劳、发热、盗汗等。此外,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1. B细胞基因突变 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与B细胞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其中,BC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FL发病的关键因素。BCR信号通路包括CD79A、CD79B、BTK、SYK等关键分子。在FL中,这些分子的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可引起BCR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导致B细胞异常增殖和恶变。
肿瘤生长 滤泡性淋巴瘤起源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这些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具有高度的增殖活性。在FL中,生发中心B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形成肿瘤性滤泡。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淋巴结逐渐肿大,最终形成明显的肿块。
免疫抑制 滤泡性淋巴瘤的生长和进展还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在FL中,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调节性T细胞(Treg)和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这些免疫抑制性细胞可通过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IL-10、TGF-β等)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逃逸和增殖。
三、滤泡性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症状 1. 淋巴结肿大的特点 滤泡性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韧、边界清楚,可活动,常伴有多发性、双侧性淋巴结受累。肿大淋巴结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常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就诊。肿大的淋巴结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如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腋窝淋巴结肿大可引起上肢水肿;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引起下肢水肿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提示疾病进展。
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于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免疫球蛋白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PET-CT等)以及淋巴结活检等方法明确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类型淋巴瘤等。
四、小结 滤泡性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症状与B细胞基因突变、肿瘤生长和免疫抑制等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对于出现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需要警惕滤泡性淋巴瘤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随着对F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BC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免疫抑制等靶点的新型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为FL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刘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