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作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帮助公众深入认知甲状腺癌,并掌握科学的应对策略。
甲状腺癌概述
甲状腺癌起源于甲状腺组织,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较为常见,预后相对较好;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较为罕见,但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病因及高危因素
甲状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其与以下因素相关: 1. 遗传因素: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2. 辐射暴露:既往接受过头颈部放射治疗或接触高剂量辐射的人群,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增加。 3. 碘摄入异常:碘摄入过量或不足均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增加癌变风险。 4. 性别和年龄:女性和40-6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
甲状腺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随着肿瘤进展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1. 甲状腺肿块:颈部可触及的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 2. 压迫症状:肿瘤增大压迫气管或食管,可引起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等症状。 3. 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硬,固定不动。 4. 远处转移:晚期甲状腺癌可发生肺、骨等远处转移,引起相应症状。
诊断方法
彩超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形态学评估,初步判断良恶性。
细针穿刺活检:对可疑结节进行细胞学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
核素扫描:评估甲状腺功能及肿瘤的摄取功能。
CT或MRI:了解肿瘤的局部侵犯范围及有无远处转移。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分期及侵犯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全甲状腺切除、次全切除等。
放射性碘治疗:术后采用放射性碘131治疗,消灭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及转移灶。
靶向治疗:针对某些分子靶点的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放疗和化疗:对于部分晚期或复发的甲状腺癌,可采用放疗和化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预防措施
合理摄入碘:适量摄入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
避免辐射暴露: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头颈部放射检查。
定期体检:通过甲状腺彩超等检查,早期发现异常结节。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总之,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通过提高认知、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公众应重视甲状腺健康,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医患携手,共同应对甲状腺癌这一健康挑战。
王洪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