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作为内分泌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详细探讨甲状腺癌患者的诊疗过程、合理用药以及康复之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甲状腺癌的概述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类型。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较为常见,预后相对较好。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辐射暴露、碘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据研究,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接触过辐射的人群,以及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患甲状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甲状腺癌的诊断
甲状腺癌的诊断是一个多步骤、多方法相结合的复杂过程。首先,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发现甲状腺结节,并评估其性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为判断结节性质提供重要依据。若结节可疑,需进一步行细针穿刺活检,通过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细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良恶性。此外,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核素扫描等辅助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可以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核素扫描可以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放射性摄取情况,为诊断提供参考。
甲状腺癌的治疗
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碘-131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全甲状腺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全甲状腺切除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风险。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清除区域淋巴结转移灶,提高生存率。术后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碘-131治疗,以消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灶。碘-131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被甲状腺组织摄取,通过放射线杀伤残留的甲状腺癌细胞。对于晚期或复发的甲状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甲状腺癌的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甲状腺癌治疗的关键环节。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降低复发风险。甲状腺激素制剂有多种,如左甲状腺素钠、甲状腺素片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还需定期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保持TSH在适宜水平。对于碘-131治疗,需在停用甲状腺激素制剂后进行,以提高治疗效果。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需根据病情和基因检测结果个体化选择,严格遵循用药指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多种,如索拉非尼、乐伐替尼等,需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甲状腺癌的康复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需进行长期随访,定期复查血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等,评估病情变化。随访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调整治疗方案。康复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为原则,适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对于术后并发症,如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等,需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低钙血症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受损引起的,表现为手足抽搐、麻木等症状,需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治疗。声音嘶哑是由于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表现为声音嘶哑、音调低沉等症状,需进行声带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等。对于术后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需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替代治疗,定期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结语
甲状腺癌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通过科学规范的诊疗和个体化的合理用药,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在漫长的康复之路上,患者应保持信心和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实现从绝望到希望的转变。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也将不断探索甲状腺癌诊疗的新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曙光。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甲状腺癌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和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甲状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陈为斌
钦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