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的早期识别与治疗策略

2025-03-19 10:24:16       3237次阅读

肠癌,也称为结直肠癌,是一种涉及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主要类型为结直肠腺癌。在全球范围内,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尤其在某些国家如美国,肠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在我国,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至第五位,东南沿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西北部,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因此,加强对肠癌的认识和防治,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肠癌的起病往往较为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和粪便形状的改变、腹痛、直肠及腹部肿块,以及全身症状如贫血和低热等。晚期肠癌可能会引发肠梗阻、肠出血以及癌肿腹腔转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肠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切除。对于结直肠腺瘤癌变和黏膜内的早期癌,可以通过结肠镜使用高频电凝切除、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这些内镜下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早期肠癌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除此之外,化疗、放疗和免疫靶向治疗也是肠癌的常见治疗手段。化疗可以杀伤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放疗可以局部控制肿瘤生长,免疫靶向治疗可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肠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情况、早期诊断和手术根治的可能性等。早期肠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肠癌具有明确的癌前疾病,且从癌前病变发展到中晚期癌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这为肠癌的有效预防提供了机会。预防肠癌需要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避免吸烟酗酒,优化饮食习惯,增加适当锻炼。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病变。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粪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可以初步筛查出有出血风险的患者;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直肠黏膜情况,发现早期肿瘤。对于有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还可以进行遗传学筛查,评估患病风险。

在病因方面,肠癌的发生是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过多摄入高脂肪或红肉、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肠道微生态紊乱,均与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浓度,刺激肠道黏膜,诱发癌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导致肠道蠕动减慢,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癌变风险。此外,遗传因素也在肠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是两种遗传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肠内可出现大量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极高;林奇综合征患者由于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易发生结直肠、子宫内膜等多部位肿瘤。此外,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等也是肠癌的高危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采用TNM分期系统,这一系统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T代表原发肿瘤,N代表区域淋巴结,M代表远处转移。TNM分期系统将肠癌分为0期至IV期,其中0期为原位癌,IV期为有远处转移的晚期癌。分期越早,预后越好。组织学分类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等多种变型。乳头状腺癌生长速度较快,侵袭性较强;管状腺癌生长速度较慢,预后相对较好;粘液腺癌以产生大量粘液为特点,侵袭性较强。病理形态上,早期肠癌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而进展期肠癌则侵入固有肌层,分为肿块型、浸润型和溃疡型等。肿块型肠癌以肿瘤局部肿块形成为特点,浸润型肠癌以肿瘤沿肠壁浸润生长为特点,溃疡型肠癌以肿瘤表面形成溃疡为特点。

总之,肠癌的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公众对肠癌早期症状的认识,加强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针对肠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积极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诊疗手段,对于进一步提高肠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抗击肠癌这一健康杀手,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张焱垚

株洲市二医院

下一篇认识糖尿病肾病
上一篇急性髓系白血病有哪些典型表现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