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肺癌在全球癌症死亡中占比最高,因此早期识别与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肺癌的病发原理出发,详细探讨肿瘤形成的早期信号,以期帮助公众提高对肺癌的警觉性。
肺癌的病理基础
肺癌起源于肺部的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在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中发生癌变,形成原发性肿瘤。这种癌变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细胞信号传导异常、细胞周期失控等多个环节。基因突变是肺癌发生的关键因素,某些基因如KRAS、EGFR、ALK等的突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细胞信号传导异常会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细胞周期失控则会使细胞无限增殖,形成肿瘤。
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它们会形成肿块,并可能侵入周围组织,甚至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转移性肿瘤。肺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侵犯、淋巴道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的转移会导致多器官受累,增加治疗难度,降低患者生存率。
肺癌的早期信号
早期肺癌往往缺乏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但通过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早期信号:
持续咳嗽
:肺癌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是持续的咳嗽,尤其是当咳嗽伴有血丝时,这可能是肿瘤侵犯支气管所致。这种咳嗽往往持续不愈,对常规治疗无反应。
呼吸困难
:随着肿瘤的增长可能会压迫气管或肺组织,导致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难往往进行性加重,尤其在活动后更为明显。
胸痛
: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与肿瘤的生长和周围组织的炎症有关。胸痛往往呈持续性,与呼吸、咳嗽等动作无关。
声音嘶哑
: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可能导致声音嘶哑。这种嘶哑往往突然出现,进展较快,对常规治疗无反应。
体重下降
: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可能是肿瘤消耗身体能量的结果。这种体重下降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反复发生的肺部感染
:肺癌患者可能会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因为肿瘤影响了正常的肺功能。这种感染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反复发作。
除了上述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杵状指等。这些症状虽然缺乏特异性,但也应引起重视。
肺癌的诊断
肺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包括影像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
:X光胸片和CT扫描是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它们可以发现肺部的异常阴影,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对于可疑病灶,还可以进行PET-CT检查,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全身转移情况。
生物标志物检测
:血液检测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如CEA、NSE、CYFRA21-1等,可以辅助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但这些标志物往往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手段,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指导后续治疗。
分子病理学检测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还需要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明确肿瘤的分子分型,如EGFR、ALK、ROS1等基因突变或融合。这对于指导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检查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肺癌的诊断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预防与早期干预
戒烟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肺癌的风险。研究表明,戒烟5年后,肺癌风险可降低39%;戒烟15年后,风险可与非吸烟者相当。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癌症风险。建议每日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者等,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进行早期干预。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
环境因素控制
:减少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降低吸入有害颗粒和化学物质的风险。对于高危职业人群,如矿工、化工工人等,应加强职业防护,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杨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