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胆管引流:胰腺癌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选择

2025-03-24 16:32:43       4次阅读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因其早期症状隐匿、易侵犯周围器官和血管、转移快且预后差而成为治疗难度最大的肿瘤之一。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胰腺癌黄疸患者的一种介入治疗选择——经皮胆管引流。

胰腺癌的治疗策略

胰腺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会诊,包括影像科、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消化内科、病理科、营养科等。目前,唯一能够治愈胰腺癌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应力争手术切除,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酌情进行辅助治疗。然而,并非所有胰腺癌患者都能接受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因肿瘤侵犯周围重要血管、出现远处转移或身体状况不允许而失去手术机会。

胰腺癌黄疸的病理机制

胰腺癌患者常伴有黄疸,这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所致。黄疸的病理机制包括:

肿瘤压迫胆管:胰腺癌尤其是胰头癌,易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

肿瘤侵犯胆管:胰腺癌可侵犯胆管壁,引起胆管狭窄、阻塞。

肿瘤侵犯十二指肠:胰腺癌可侵犯十二指肠,压迫十二指肠乳头,影响胆汁和胰液排泄。

经皮胆管引流的适应症

对于胰腺癌黄疸患者,在接受其他治疗前,需要进行减黄治疗。经皮胆管引流是一种有效的减黄方法,其适应症包括:

胰腺癌压迫胆管导致的梗阻性黄疸。

胰腺癌侵犯胆管引起的胆管狭窄、阻塞。

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压迫十二指肠乳头,影响胆汁排泄。

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减黄。

经皮胆管引流的操作方法

经皮胆管引流是在影像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胆管,置入引流管,使胆汁绕过梗阻部位,经引流管排出体外。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影像引导:在B超或CT引导下,选择穿刺点和穿刺路径。

皮肤穿刺:在局部麻醉下,穿刺针经皮肤穿刺胆管。

置入导丝:将导丝沿穿刺针置入胆管。

扩张通道:沿导丝置入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

置入引流管:沿导丝置入引流管,使胆汁经引流管排出体外。

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管固定于皮肤,防止脱出。

经皮胆管引流的临床效果

经皮胆管引流能有效缓解胰腺癌黄疸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临床效果包括: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

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损伤。

缓解胆管炎症状,减少胆管感染的风险。

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生活质量。

经皮胆管引流的并发症

经皮胆管引流是一种微创治疗,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

出血: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引起出血。

感染:穿刺过程中可能污染胆管,引起胆管感染。

胆汁漏:引流管置入不当或固定不牢,可引起胆汁漏。

引流管阻塞:引流管内胆泥沉积,可引起引流管阻塞。

总之,经皮胆管引流是胰腺癌黄疸患者的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选择。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经皮胆管引流能有效缓解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作为一种有创治疗,经皮胆管引流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围术期管理,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廖小莉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下一篇滤泡性淋巴瘤1-2级是否需要治疗
上一篇年轻人如何预防甲状腺癌?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