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病理诊断过程中肿瘤切除与评估要点

2025-03-17 18:28:01       3240次阅读

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诊断对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阐述肠癌病理诊断过程中肿瘤切除与评估的若干要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指导。

一、标本类型及固定

在肠癌的病理诊断过程中,首先需明确标本类型,并遵循相应的固定规范。

内镜活检标本

:需详细描述组织的大小及数量,并在取材时将黏膜放置于纱布或透水纸中包裹,滴加适量伊红染液标记,以便于后续的病理分析。

内镜下息肉切除标本

:在检查时需注意息肉的切缘,明确有无蒂部及蒂部直径,并在取材时保证有基底部组织,以便于评估肿瘤的完整性。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标本

:需测量并记录标本和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大体分型以及肿瘤距各切缘的距离,取材时黏膜切缘与基底切缘可用墨汁或碳素墨水标记,以确保病理分析的准确性。

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沿肿瘤对侧面剪开肠管,确保标本的充分暴露和固定。对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标本,首先用墨汁标记直肠系膜切缘,并评估系膜的完整性,以评估手术切除的效果。

二、取材规范

正确的取材规范对于肠癌病理诊断至关重要,以下是不同标本的取材规范:

活检标本

:需要描述组织的大小(直径)及数量,并在取材时包括黏膜的整个厚度,以确保病理分析的全面性。

内镜下息肉切除标本

:记录息肉的大小、颜色、外观、基底等信息,并根据有无蒂部进行不同的取材方法,以便于病理医生对息肉性质进行全面评估。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标本

:测量并记录肿瘤大小、肿瘤的大体分型及肿瘤距各切缘的距离,按一定方向包埋组织块,以便于病理分析时的定位和评估。

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记录肠管长度、肿瘤特征、浸润深度、浸润范围等信息,并按淋巴引流方向分组淋巴结,取材时应包括肿瘤浸润最深处及周围交界处的组织,以便于病理医生对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进行准确评估。

三、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肠癌的病理诊断不仅涉及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还包括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如分化程度、侵袭性、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这些信息对于肠癌的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分期

:病理诊断能够提供肿瘤的TNM分期信息,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选择

:病理诊断结果能够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预后评估

:病理诊断能够提供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信息,这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和制定随访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肠癌病理诊断过程中肿瘤切除与评估的规范化操作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遵循上述要点,可以确保病理诊断的质量和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杨志勇

太钢总医院迎新院区

下一篇胰腺疾病深度解析:胰腺癌与胰腺炎的病理差异
上一篇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提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康复效果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