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早期信号:腹痛、腹泻与大便异常

2025-03-19 15:15:06       3226次阅读

肠癌,医学上常指大肠癌,是一种在直肠和结肠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据流行病学统计,大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了解肠癌的早期信号,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知识的角度,详细阐述肠癌早期的信号,包括腹痛、腹泻和大便异常等。

大便性状改变

大便性状的改变是肠癌较为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正常情况下,大便应呈圆柱形,质地较软。然而,一旦肠道内出现肿瘤,大便的形状和质地就会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

1.1 大便变细:肿瘤可能导致肠道狭窄,使大便在通过时被挤压,形成细条状。

1.2 便中带血:肿瘤表面血管丰富,大便通过时可能引起血管破裂,导致便中带血。血迹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常与大便混合。

1.3 粘液便:肿瘤可刺激肠道分泌粘液,导致粘液便的出现。

1.4 大便习惯改变:肠癌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使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出现。

腹痛

腹痛也是肠癌早期的常见症状。肿瘤可刺激肠道神经,引起腹痛。腹痛的特点如下:

2.1 部位:肠癌引起的腹痛多位于下腹部,尤其是左侧。

2.2 性质:腹痛可表现为隐痛、钝痛或绞痛,常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发作。

2.3 诱因:腹痛常在进食后加重,与大便性状改变有关。

2.4 伴随症状:腹痛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

腹泻也是肠癌早期的常见症状。肿瘤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腹泻的特点如下:

3.1 程度:腹泻程度不一,可为轻度或重度,常呈水样便。

3.2 频率:腹泻频率较高,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3.3 诱因:腹泻常与进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3.4 伴随症状:腹泻可伴有腹痛、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

肠癌的发病机制

4.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肠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4.2 饮食因素:长期高脂、高热量、低纤维饮食,可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

4.3 肠道疾病:慢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

4.4 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可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

总之,肠癌早期信号包括腹痛、腹泻和大便异常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同时,改善生活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降低肠癌的发病风险。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提高大家对肠癌早期信号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肠癌的危害。

张聪

北京南郊肿瘤医院

下一篇淋巴瘤的多样性: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上一篇脑胶质瘤治疗中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应用与监测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