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起源于B淋巴细胞。本病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诊断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其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方法。
1. 病理特征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细胞形态
:MCL细胞体积小至中等,圆形或稍不规则,核膜不规则,染色质粗糙,核仁不明显。细胞形态多样,可呈单形性或多形性。
组织结构
:MCL的组织结构多样,可表现为弥漫性、结节性或混合性。肿瘤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结的浅层(边缘区),也可侵犯深部(中心区)。
免疫表型
:MCL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19、CD20、CD22、CD79a)和细胞周期相关抗原(如Ki-67)。特征性免疫表型为CD5+、cyclin D1+和SOX11+。
分子遗传学
:MCL细胞存在t(11;14)(q13;q32)染色体易位,导致CCND1基因与IgH基因融合,引起cyclin D1蛋白过表达。
2. 临床表现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包括:
好发年龄
:MCL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中位发病年龄为60-65岁。
症状
:患者可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累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分期
:MCL多为晚期(III-IV期),常见于胃肠道、骨髓、脾脏等结外器官受累。
预后
:MCL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为3-5年。国际预后指数(MIPI)可用于评估MCL患者的预后。
3. 诊断方法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
病理活检
:淋巴结活检是确诊MCL的关键。组织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疗效评估。
分子遗传学检测
:t(11;14)易位检测有助于确诊MCL,并可指导靶向治疗。
骨髓检查
:骨髓活检和流式细胞术有助于评估骨髓受累情况。
4. 鉴别诊断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需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鉴别,如滤泡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等。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5. 治疗原则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原则包括:
化疗
:以大剂量化疗联合免疫化疗为首选方案,如R-CHOP方案。
靶向治疗
:针对BTK抑制剂可用于MCL的治疗,如伊布替尼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年轻、高危MCL患者,可考虑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分期、预后指数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均具有一定特点。深入理解MCL的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指导个体化治疗。
李回军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