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的科普与治疗

2025-04-14 00:19:23       3241次阅读

高血压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病,与原发性肾病不同,它是由长期高血压未能有效控制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疾病知识。

一、高血压肾病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导致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升高,进而引发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损伤,造成肾小球硬化。此外,高血压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的缺血、缺氧,导致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这些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肾脏功能进行性减退。

二、高血压肾病的病理改变 1. 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 2. 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导致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3. 肾血管病变:肾动脉及其分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小球缺血、缺氧。

三、高血压肾病的临床表现 1. 蛋白尿:早期可有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2. 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3.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持续性高血压,难以控制。 4. 肾功能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5. 其他:部分患者可伴有心、脑、眼等靶器官损害的表现。

四、高血压肾病的治疗 1. 控制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关键。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减轻肾脏损伤。同时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滯剂、利尿剂等药物,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 控制蛋白尿: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可减少尿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变进展。必要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3. 改善肾脏供血: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改善肾脏微循环,减轻肾脏缺血、缺氧。 4. 保护肾功能:使用抗氧化剂、排毒药物等,减轻氧自由基对肾脏的损伤,保护肾功能。 5. 综合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血糖、血脂等措施,减轻肾脏负担。必要时可采取血液透析、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

总之,高血压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继发性肾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蛋白尿,改善肾脏供血,保护肾功能,以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减轻肾脏负担,改善预后。

李堃杰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下一篇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MAPK和PI3K信号通路的作用
上一篇胰腺癌筛查新进展:血清标志物的突破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