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所有NHL的20-30%,是西方国家第二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本文将对滤泡性淋巴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合理用药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滤泡性淋巴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和环境因素可能与FL的发生发展有关。此外,FL的发病可能与B细胞表面CD10、Bcl-6、Bcl-2等蛋白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 滤泡性淋巴瘤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表现,常累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称为"B症状"。FL晚期可侵犯骨髓、脾脏、肝脏等器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三、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超声、CT、PET-CT等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布范围和受累器官。 2.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病理检查是确诊FL的金标准,免疫组化检测CD10、Bcl-6、Bcl-2等标志物有助于FL的分型。 3. 骨髓检查: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对骨髓的侵犯程度。 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LDH、β2-MG等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病情进展。
四、合理用药 1. 化疗:CD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是FL一线治疗的经典方案,有效率可达70-80%。近年来,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R-CHOP)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 2. 靶向治疗: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和PI3K抑制剂(如杜瓦利单抗)是FL二线治疗的重要选择,对部分难治/复发FL患者有效。 3. 免疫治疗: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免疫治疗手段,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对部分难治/复发FL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 4. 支持治疗:对于伴有B症状的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对于贫血、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的患者,可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治疗。
总之,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进展相对缓慢的惰性淋巴瘤,合理用药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对于初治FL患者,推荐采用CDOP或R-CHOP方案;对于难治/复发FL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个体化的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欧阳周
湖南省肿瘤医院